深耕科研指导 赋能教师成长
——吴江区第十一批区级课题申报专题辅导会
为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2025年9月11日下午,盛泽新城实验学校开展吴江区第十一批双学年课题申报辅导会,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余家友受邀全程参与,为学校教科研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专业指导。
专家讲座,明确方向
在讲座中,余家友主任语言风趣幽默,他指出,做课题要处于理论和实践之间,要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做研究就是要在事实的背后找到意义,从“质疑”到“释疑”,他以研究“教师做研究”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践困惑,并提出优化策略,为教师指明了学年课题研究的方向,给出了宝贵建议。
活动中,余家友结合多个实际案例,指出课题成果提炼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三要诀:
其一,做好“不写之写”大文章:通过对时代背景、政策要求、教育发展趋势的即时把控和准确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定位与方向边界,避免研究偏离主流需求;
其二,打磨“未写之写”小话题:从自身教学、工作实践中提炼具体、可研究的小话题,避免选题空泛或脱离实际,确保研究具有实践针对性;
其三,统筹“必写之写”微方案:要按照课题申报格式要求,将宏观方向与实际切口转化为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微方案,突出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笃思践悟,共同成长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围拢至专家身边,带着课题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争相请教,从核心概念界定到成果呈现方式,问题直击关键,展现出对科研指导的迫切需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
针对各课题情况,余家友逐一进行分析与指导,结合实践总结出课题实施阶段的三大核心研究方法:一是概念重界定,明确课题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研究筑牢基础;二是任务内容再细化,将研究任务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确保研究有序推进;三是成果先预设,提前规划研究可能产出的案例、论文、报告等成果,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此次活动为盛泽新城实验学校第十一批双学年课题的开展明晰了方向,余家友的专业指导为课题后续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教师表示,将以严谨的科研态度运用所学方法,推进课题研究落地,实现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的协同发展。
![]()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