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心理教研组以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核心指导文件,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预防-发展-干预”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立足盛泽新城实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关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二)具体目标
1.完善符合低小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开展主题心理教育活动,覆盖全体学生,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3.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心理预警机制,完成全校学生心理档案建档工作。
4.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5.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家长心理课堂。
6.打造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参与市、区级精品课遴选。
三、具体工作安排
| 时间 | 主要工作内容 | 
| 九月 |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开展新学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 3.完成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档案 4.启动“情绪调色盘”主题月活动 5.召开第一次教研组会议,明确分工 | 
| 十月 | 1.开展 “友谊魔法棒” 主题月活动 2.组织第一次家长心理课堂 3.进行团体辅导示范课展示 4.课题研究小组第一次研讨 | 
| 十一月 | 1.开展 “勇气加油站” 主题月活动 2.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3.举办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评比 4.开展“家庭心理日”亲子活动 | 
| 十二月 | 1.开展“心灵暖冬”主题月活动 2.进行第二次家长心理课堂 3.完成校本课程初稿编写 4.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 
| 元月 | 1.总结本学期工作,撰写工作总结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归档保存 3.评选优秀心理教育工作者 4.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心理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全体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资源保障。加强与当地精神卫生中心、高校心理学院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3.制度保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危机干预预案等,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五、预期成果
1.形成1套完善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2.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
3.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明显提升。
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显著提高,能有效识别和处理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5.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提高,形成良好的家校协同氛围。
6.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盛泽新城实验小学心理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