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助力其快速适应课堂教学节奏,9月24日上午,在教务处时坤主任的统筹安排下,盛泽新城实验学校科学组有序开展了新教师适应性听课活动,为新教师搭建了展示与提升的实践平台。
上午第一节课由姜雯老师执教二年级科学课《家里的物品》。课堂伊始,姜老师以从古至今材料的演变导入,逐一展示家中常见物品,引导学生说出物品名称、用途及常见场景,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核心教学环节,她通过给物体编号,依次进行实物观察,引导学生按材料类别对物体进行了分类,并组织小组讨论胡椒粉瓶子材料的归属问题,让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种材料制作。通过讨论同一种材料在房子和生活中的使用,学生了解到同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用途。学生在有序分类、讨论比较归纳的思维碰撞中理解物品、材料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尾声的废旧物品改造小房子的思考,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的理念,也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第二节课,冯元玲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带来科学课《声音的高低》。冯老师以《月光奏鸣曲》钢琴演奏视频导入,通过“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提问,自然引出“音高”的核心概念。为突破抽象知识难点,她设计了层次分明的三组实验活动:先通过敲击铝片琴听听铝片长短与音高的关系,接着通过吹奏两边簧片长短不一样的口琴来让学生再次感受簧片长度与声音高低的关系,最后通过振动现象更明显的拨动伸出不同长度的钢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的规律。课堂最后,结合古代编钟与现代钢琴的演奏对比,拓展分享大小不同的编钟声音高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两节公开课风格鲜明,均展现了新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等维度展开交流,既肯定了教学亮点,也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
此次适应性听课活动,不仅是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有效检验,更搭建了教学交流的桥梁,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活力。
![]()
![]()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信息教研组工作计划 ——盛泽新城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