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4月6日下午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一课三磨”的教研活动。李佳鸣老师和舒月珩老师在课前对这节课进行了教材解读。
李佳鸣老师教学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第一课时,教材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随机现象,并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简单的随机事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出发,例如摸球游戏,以直观、生动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多次重复摸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有些则是确定的,这种基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内容编排上,由浅入深,先呈现一些简单明确的情境,像盒子里装有不同颜色球的情况,引导学生初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随后逐渐拓展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明天是否下雨、抛硬币的结果等,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还注重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既有基于文字描述的判断,又有结合图片、图表的分析,全面考查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掌握程度,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还蕴含着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在探究可能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实验和推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随机观念。同时,教材强调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记录多次摸球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为学生后续学习概率知识奠定了基础。此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享自己对可能性的认识与理解,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总之,这一课时的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实际,为学生打开了概率学习的大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舒月珩老师教学的课题是《认识角》,舒老师将鳄鱼先生分披萨的绘本故事带入课堂,用鳄鱼先生将披萨分成角的形状来引出本堂课主题——认识角。这里舒老师将角从披萨的实物中抽象出角形状的图形,突出角的特点,从而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角是从顶点出发,往两边画一条直线的图形。接着舒老师引导学生拿出一根手指在空中跟着老师一起比划角,进一步感受角的特点。学生通过找三角尺、生活中的角这些丰富有趣的找角活动认识角。接着舒老师介绍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引导同学规范的说出角的组成后学会画一个角。让学生用毛线和拼接条制作了一个角并且比较了角的大小。在实际操作验证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最后,乔校长为本次活动做出点评,对于舒老师的说课内容,乔校长建议在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如毛线、不同颜色的拼接条等,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比划、找、认、画、做的活动,亲身体验认识角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会倾听的好习惯。李老师的课,乔国锋校长指出,数学的教学不能止步于传统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ai已经可以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工具,合理使用ai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