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教研工作将严格遵循国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秉持“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理念。以“创意布艺·织造生活”为核心主题,通过项目化学习(PBL)的方式,深度融合劳动教育、美术教育、技术教育及地方文化传承。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交叉点出发,动手实践、创意表达,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热爱生活、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二、工作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掌握至少3-5项布艺设计与制作的基础技能(如缝纫、拼接、刺绣、图案设计、盘扣制作等)。
2、完成从调研、构思、设计到制作、展示的完整项目流程体验,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在项目中深度理解并主动传播盛泽本地丝绸文化、江南文化及“升级再造”的环保理念。
4、培养耐心、专注、合作的工匠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师成长目标:
1、提升教研组教师对项目式学习(PBL)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
2、形成一套以“创意布艺”为主题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评价量表等)。
3、探索跨学科(劳动、美术、历史、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模式。
成果建设目标:
1、积累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实践成果(作品、记录册、设计图等),筹备学期末“创意布艺·织造生活”主题成果展览。
2、总结教研成果,形成可推广的课程实施经验报告或案例。
三、主要措施
强化集体备课,深化主题设计: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组集体备课,围绕各主题活动,细化核心探究问题的引导策略、活动步骤的实操性、以及所需资源清单,确保活动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度。
开发学习资源,搭建技能阶梯:针对学生技能零基础的现状,组织教师开发微课视频(如“基础缝纫十讲”、“图案设计软件入门”)、制作技能图解卡,建立“技能资源库”,供学生按需取用,支撑个性化学习。
推动跨科协同,形成育人合力:邀请美术教师主导纹样设计、色彩搭配指导;邀请劳动技术教师主导工具使用、安全规范教学;邀请历史/语文教师参与文化溯源环节,实现优势互补。
过程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设计《学生项目实践手册》,涵盖过程记录、自评互评、反思总结。通过“班级初选-年级巡展-校级展览”三级展示平台,以及“文创市集”、“时装发布会”、“戏剧展演”等真实情境,对学生成果进行多元评价。
工作安排(9月 - 12月)
(一)9月:确定研究主题
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活动,深入挖掘适合各年级学生的研究主题方向。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最终确定各年级的长线及短线研究主题。
(二)9-12月:开展教研活动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9月
| 巧手匠心——“布”一样的课间(前两周:做沙包 后两周:做课间活动器材) | “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 | ||||
10月
| 奇妙的布贴画——用布拼出世界(10月1期间布置,10月底出成品) | |||||
种植 | 溯源访古: 探寻“绸都”的纺织密码 | “布”同凡响: 现代纺织企业探秘 | 纤维实验室: 面料成分大揭秘 | |||
11月
| 布艺玩偶设计与制作 | “我家有布”旧物改造计划 | 盛泽纹样设计师:提取与再创造 | 校园戏剧服装与道具制作
功能性服饰设计 | ||
12月
| “丝韵江南”文创产品设计 | 巧手承艺——新中式盘扣设计与制作 | ||||
注:以上活动安排顺序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三))1月:学期总结与成果集汇编
1月,我们将对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统计工作。统计内容包括活动的开展次数、参与学生人数、活动类型、活动成果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劳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盛泽新城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